一席江水东入海 三代同心奉为公-中工企业-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企业

产业工人

【一家三代守初心 匠心报国担使命】

一席江水东入海 三代同心奉为公

——威海港祖孙三代的家国情怀

2019-09-20 13:58:12  来源:中工网

  威海港地处山东半岛北部东端的威海湾内,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威海港自元代海运业兴起,即为过往船舶的停泊锚地。近年来,威海港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升级成长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而这张闪亮的名片背后也离不开基层建设者们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

  卷首:祖辈——不惧艰辛谋发展 一壶丹心为国先

  

  1958年威海港到镇上招工人,孙文祖在得到消息后,第一个到报名点报道,立志要支援国家建设。当时正处于港口筹建期间,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但为了发展港口,振兴国家经济,大伙都干劲十足,不辞辛劳。

  最初,孙文祖在老港码头的工作是扛麻袋。那时候码头上还没有岸吊,装卸全工人们凭肩抗手抬。等到轮船一到岸,装卸工作就开始了,一个麻包大概150斤左右,有的货箱体积大就更加难扛了,所有货物装卸完成后才能下班。当时海运业还稍欠发达,来威海港的大多都是一二十吨的小船,往来的货物大多是大米,小麦,煤炭木材之类的补给物资,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轮船运来的都是威海从事生产生活的必要物资,正是他们这些首批港口人的血肉之躯代替如今的机械设备扛起了港口建设。

  当时的孙文祖家住在离港20多公里的草庙镇,来往交通也不方便,为此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大通铺”的集体宿舍里。难得的休假日也可能赶不上回家的客车,因此他基本上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后来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自行车,赶上休假时就骑车回家,得花费两个小时才能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匆忙地骑车回来上班。

  一天的开始便是背上沉重的麻包辛勤工作,这是那一代人真实的写照,也是无数像他一样的一线工人默默地付出有了如今的威海港。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就是这样的家族传承使得孙文祖的儿子孙世会也加入到了威海港的建设当中。

1 2 3 共3页

编辑:白胜利

高清图片

企业家

品牌产品

劳动保护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