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加快靠前发力助企纾困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财政加快靠前发力助企纾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2-05-20 11:20

  原标题:财政加快靠前发力助企纾困

  财政部2022年5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全国税收收入62319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财政收入回落除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更多与留抵退税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有关。

  1-4月份累计,国内增值税1767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8%,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8.9%。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对记者表示,1-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4.8%,增幅比第一季度的8.6%有所回落。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41.3%,究其原因,4月份国内疫情多地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更多与留抵退税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有关。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5月1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以来,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过1.6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2022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纾困,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4月份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的第一个月,政策效应集中释放,企业很踊跃。

  4月份全国增值税留抵退税约8000亿元,相当于2021年4月份收入的37.5%。除了留抵退税这一项减税降费之外,还有其他的减税降费,也会对1-4月份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许宏才表示,增值税留抵退税会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对这部分减少,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弥补,基本弥补到位,地方财力能得到有效保障。截至4月末,全国财政库款余额是4.94万亿元。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显现,财政收入也将稳步回升。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对记者表示,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留抵退税具有“两个一半”特征。其一,全年进度完成一半,前4个月进度完成已超过一半。其二,中央地方各负担一半。中央约负担3739亿元,地方约负担3844亿元。

  展望第二季度,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表示,4月份财政政策依然积极,但着力点从“增支”转向“减收”。财政部已出台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以财政减收来助企纾困。我国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仍须在支出端发力。

  梁中华表示,财政政策是通过收入端调整帮助企业减负纾困。下一阶段,财政政策或更加积极,尤其要关注受到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罗建钢对记者表示,下一步,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稳就业和稳市场主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专项债的下达力度,继续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额度,尽快释放增值税留抵退税红利,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直达机制。

  许宏才表示,财政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税减税决策部署,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出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首先,加速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推进,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退税,将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退还的时间由原定的7月份开始提前至5月份开始,将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的退还时间由原定的10月份开始提前到6月份开始,加快释放政策红利。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其他税费优惠政策正有序实施。

  其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额度是3.65万亿元,在2021年12月份提前下达1.46万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已将剩余的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全部下达地方。截至5月15日,各地已经发行1.5万亿元,剩余额度的发行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4月底,已经发行的专项债券安排项目超过1.1万个,有1200亿元的专项债券用作了重大项目的资本金,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支撑。

  再次,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针对物流、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有针对性地加大帮扶力度,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缓解特殊困难企业社保费的负担等。同时,鼓励各地安排资金,向困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等补助。(记者 刘慧)

责任编辑:梁靖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