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桥工初探“个性化定制”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武汉桥工初探“个性化定制”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5-20 10:56

  原标题:武汉桥工初探“个性化定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王帮琴

  日前,在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宿迁迎宾大道二期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部,一标项目经理戴军翔正在演示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系统”),这套系统今年年后开始推广使用。“通过对‘人、车、梁’的动态定位,让前后场真正实现联动,沟通变得简单,衔接变得顺畅,实现责任到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基于中铁大桥局的BIM平台,系统常规功能并不能满足戴军翔的需求,他认为不少项目的智慧工地因为追求大而全,录入数据繁多且复杂,往往到后来自缚手脚,限制了进一步的推广。在湛江调顺跨海大桥任项目经理时,戴军翔便想要定制信息系统,但未能实现,来到迎宾大道项目,业主提出了信息管理要求,又有科研团队的参与,想法终于落地生根。

  信息系统分为操作界面与展示界面,操作端由少量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输入相应数据。展示界面包含项目定制的功能模块,立体形象展示了迎宾大道二期快速化施工项目全线10.198公里实体模型,“形象进度”“人员车辆定位”“台座管理”“疫情防控”等核心模块既是升级版本也是个性定制,信息系统时时监控整个项目施工进展情况,管理人员可根据动态信息及时分析并统筹安排工作。

  其中,“人员定位”功能模块的成功开发颇费周折,据驻扎在项目部的桥科院研发人员徐连祥介绍,他们从2018年开始便一直尝试在不同项目做人员定位功能的开发,只有在迎宾大道项目中的应用效果是最好的,实践性最强。以往人员定位中,采用两种功能的安全帽,一种安全帽带GPS定位功能,但续航时间短,很难做到让劳务人员每两三天充一次电;另一种安全帽带通话与视频功能,四五千元一顶安全帽,视频通话也只能保证两个小时,大批量使用时成本高昂。在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尝试过另一种安全帽定位,钢筋加工中心放置蓝牙网关,安全帽配备蓝牙接收器模块,可也只限于在封闭空间一定范围内有效,对于迎宾大道的长达十公里的线性工程,显然无法实现。

  在迎宾大道项目,一部对讲机便解决了所有局限。随着带定位功能对讲机的出现,研发找到了新方向,一部对讲机与安全帽成本差不多,在施工现场,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人手一部对讲机,是标配,只要打开对讲机,现场人员动态便尽在掌握之中。“应用需求推动了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又推动了应用时更为丰富的想象,这种方案在迎宾大道项目的成功应用,让我找到了人员定位在其他项目可推广的突破点。”徐连祥介绍。

  人员的成功、准确、全部定位,真正起到了信息系统为现场服务,现场施工人员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在“天眼”之下密切关联的群体,能够做到高效协作。人员定位功能扩大并提升了项目管理功能,节省了时间成本,如在对现场违章作业处罚时,只需拍下人员相片,便很快能识别到人员所在的工班与队伍,在手机操作界面选择违章类型、进行存档,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现场处罚,有理有据,无任何争议与扯皮。

  与人员管理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功能模块,是台座管理,迎宾大道项目在一年施工中总共要架设824片梁,要准确掌握每片梁的动态,迅速找到梁的位置,让“制梁、存梁、架梁”流程变得高效严谨科学有序,是快速化施工的重要保障,“台座管理”模块便是基于此需求成功研发。高标准建成的迎宾大道临建场地达543.3亩,预制场地149.2亩,钢梁存放、加工区46.9亩,制梁处54个,存梁处188个,墩柱、盖梁、箱梁预制区,分类清晰。现场台座是编号的,预制箱梁台座,每一线表示一个台座,与“台座管理”中的模型中台座一一对应。梁预制完成后到存梁区域,台座管理模块中,一片梁的预制作状态、运输过程、架设位置,以不同颜色标注,台座的空闲位置,都是一目了然,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输入梁号便能快速定位,墩柱、盖梁,同样快捷查询,只有当梁顺利架设完形成闭环后,系统中梁的颜色才会变成绿色。“以前现场人员会记录在台账本中,翻阅查询极为低效,系统每一个模块都改了很多版本,仅仅不同颜色不同区域的视觉舒适感就花了不少心思。”徐连祥说。

  “信息系统完善到现在,基本实现了我所要的‘便捷性’目标,现场做到了完全联动,不用前场通知,一台电脑足够,今天,要制哪片梁,哪里桩基结束,哪里正在进行承台施工,哪里可以开始预墩柱,都能做到科学衔接,在有特殊需求时,再进行前后台联系。”戴军翔说。

  作为信息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要科学建立好基础数据库,系统运行前期就已经根据设计图纸从理论上输入钢筋混凝土、相关配件等基础信息,三种人员注册方式又将现场全部人员信息录入系统,物资部与工程部是主要录入部门,经过优化后的程序设计,每天只需进行少量的录入,维护工作量低,实施过程中,各工点专人通过app快速录入实际使用量,“在形象进度中看到的每一根桩的详细数据,在手机录入端其实都是简单录入。”工程部技术员李志祥告诉笔者。

  项目上,最经常联动的“物资、工经、工程”三个部门,在数据录入时,早已考虑到不同需求,全部数据精确分解形成唯一身份标志。以前,数据的不一致,物资部需要依托工程部统计工作才能清楚现场构件的完成情况,而工程部分布的点太多,更新常常并不及时,会让物资统计时间拉长。现在应用信息化系统后,三个部门根据不同需求抓取不同数据,物资部每月盘点清晰,采购计划易制定,工经部计价变得便捷,工程部统计工作量得到很大解放。

  作为信息化系统的拓展,3月下旬,在宿迁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期,“疫情防控”模块应运而生,项目部每天要将核酸检测结果上报业主方,在未采用信息系统时,每天上午九点核酸检查结束,下午五点数据统计还不能出来。“疫情防控”模块上线后,检测人员只需拍张照片,系统很快采集数据,保证了项目部在疫情期间的有序管控与施工。

  戴军翔认为,项目管理就是在现场不断碰到问题,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去解决问题,最终目标实现管理简单化,信息系统在“车辆监控、技术交底、材料接收、库存管理、电表管理”方面,都展示出专业功能。“车辆定位其实在很多行业都有应用,把高科技行业应用的技术应用到施工传统行业,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 五月,项目进入全新施工阶段,为实现每月产值超亿的目标,项目部克服了前期疫情封控的严重影响,多管齐下,加倍投入资源,而紧贴项目实际开发应用的信息化系统,也正在为项目的“火力全拼”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责任编辑:苗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