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份,就是一个班组长”-中工企业-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企业

班组人物

“我的身份,就是一个班组长”

王曙群16年追逐航天强国梦,获评2020年“最美职工”

2020-11-27 16:26:47  来源: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记者 刘锟

  他是上海成千上万一线劳动者的光荣和骄傲。

  11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特级技师王曙群入选。领奖的前一个晚上,身为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的王曙群几乎一夜未眠。当天凌晨,举世瞩目的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此次要完成月球取样返回任务的重要部件——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机构的总装,就由他的团队完成。

  对于这次任务,王曙群信心满满。而在大家心目中,他已是对接机构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1989年,从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王曙群,没有高学历,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拧紧每一个螺钉,装配完成好每一件工装产品。然而,就是这份拧螺丝也要拧得最好的执着和热爱,让一次意外的机会垂青于他。1996年,149厂举办高级工对接机构总装培训班,规定工龄在10年以上的职工才能参加,当时王曙群才工作7年,得益于中级工考试全厂第二的成绩,破格让他参与了培训班。

  刚接触对接机构装调时,王曙群觉得没啥难的,设计师都设计好了,照着图纸做就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的出现让人措手不及,都不知该从何入手。忙了许久,原理样机做出来了,却跟预期有很大偏差,力的性能、传动的效率等等,都达不到要求。

  那时,全世界只有俄罗斯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在巨大的技术鸿沟面前,王曙群没有放弃。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就是对接机构,它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750多个轴承组合,11000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精准,一旦对接的位置、姿态稍有偏离,插针就会被撞弯,造成信号消失。

  那段时间,王曙群就像着了魔,每天想的都是公式、数据、算法,一天24小时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泡在实验现场。当时,企业效益不景气,加上加班加点特别多,那时还不理解这项工作的家人,时不时也会抱怨,“钱没挣多少,家又顾不了,图啥。”而王曙群总是说,“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2011年11月3日凌晨,王曙群和团队成员激动得一夜没睡,大家聚在一起观看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况。王曙群坦言,“我看交会对接就像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我站在学校门口等孩子出考场的感觉,忐忑、期待、紧张,直到交会对接圆满完成,心才放了下来。”

  从接受研制任务到交会对接成功,王曙群团队花了整整16年。王曙群坦言,这当中失败过、气馁过,但只要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心,再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16年攻关路虽然漫长,但我们终究是胜利了。”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天宫、天舟,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考核,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对于王曙群总装的对接机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给出了“能够让航天员放心地去执行任务”的高度评价。

  “没有对接机构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没有团队的一起努力也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王曙群一直把他的荣誉归功于他的团队。

  为了表彰王曙群的成绩,社会上给了他很多荣誉,当记者问他哪个头衔比较符合身份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的身份,就是航天基层的一个班组长而已。”“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不仅仅是王曙群写在工作室墙上的一句话,更是他作为一名航天一线工人的誓言。

编辑:陈思南

企业图集

科技创新

行业纵览

安全生产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