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让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更有奔头-中工企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企业

产业工人

许振超:让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更有奔头

2019-03-25 20:34:35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我站在码头就高兴,甚至有点激动,四十多年了感情在这儿。”今年69岁的许振超,1974年进入青岛港,先后干过装卸工、电工和桥吊司机等岗位,现在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他说,桥吊司机的工作是在四五十米的高空,仅凭左、右手控制操纵杆,指挥吊具升降、前进和后退,在“巨无霸”的集装箱里“穿针引线”。

  作为第一代桥吊司机、见证青岛港发展的许振超,对于集装箱有着充分的了解。许振超说:“桥吊的司机室高度距地面有40多米,司机从上往下看,4个吊装孔小得像针孔,十几吨重的吊具落下来,4个爪必须准确地插入吊装孔中,稍有疏忽,难免发生碰撞,既影响货物安全,又损伤机械。后来我当了队长,就开始琢磨怎么带领职工来改变司机操作的现状。”

  随后的半年里,许振超每天都把矿泉水瓶放到地上练习,终于做到了无声响操作。不仅是无声响操作,努力自学、立足本职,苦练技术,他还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等绝活儿,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凭借这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青岛港成为人尽皆知的“许大拿”,在工作中创造出的“振超工作法”更是为青岛港提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之所以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在许振超看来,都是得益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许多与外贸有关的改革措施。对此,许振超颇有感触,他说从他开始干集装箱就一直有一个愿望——把青岛港变成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

  在他看来,经过几十年发展蜕变的港口,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国际中转业务也顺利开展了许多年,但就总体中转箱量而言,距离“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还有不小差距。

  事实上,当前的青岛港已经在正视差距的基础上,寻标对标、迎头赶上。2019年伊始,青岛港以“港口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新定位,积极打造国家省市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新窗口。通过密集拜访船公司,接连组织召开船东货主、场站船代恳谈会,探讨、解决发展难题,构筑更加便捷高效、更低成本的口岸服务新环境。

  同时,青岛港还对外拓航线,对内增班列,持续完善服务网络体系,增强港口口岸功能、发挥港口优势,着力打造国家省市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新窗口。通过港口发挥陆海统筹、要素集聚作用,将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速枢纽港、贸易港建设。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许振超就此方面建言献策,他说:“之前我们国际中转集装箱开展不起来,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航运法里某些条款、硬性规定,使得船公司有顾虑,不敢开展港口之间的集装箱中转,但实际上国内港口之间运输是国际中转箱经过的一段路,如果硬性规定为国内运输,就有些牵强。所以希望政府能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的政策,修改对于一些条款、硬性规定的解释,营造更加公正的市场环境。”

  经过此前的大量调研,许振超深入了解了有关港口费收等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青岛港率先启动了“改革创新、提升服务”专项行动,主动“降费、提速、减证”等行动,带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仅使港口整体运作效率持续提升,打造了青岛港服务的“金字招牌”,而且带动了整个口岸和相关产业链的服务升级。

  除了对于口岸环境的关心,作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许振超,对于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一直格外关注。他告诉记者,去年两会时曾提出要让技能工人的职业发展有法可依,近一年时间,许振超代表也在持续关注着这一话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青岛港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自有独到之处。坚持“企业是员工再教育的大学校、新平台”的理念,加强思想引领,青岛港从解决“港口发展”和“人的发展”问题入手,通过全员大培训、技术大比武、在线学堂等平台资源,进一步调动起广大员工自觉学业务、主动练技能的积极性。结合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等竞赛活动,激励全港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并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与港口共同成长。继许振超后,又培养出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皮进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凯,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加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唐卫等一大批“振超”式德才兼备的先进典型。

  “企业还是应该确确实实把中央、国务院对高技能人才的关心体现出来、提高待遇,虽然高技能人才只占了职工一小部分,但这一部分对广大工人、对全体职工都是一种激励,提高这一小部分职工的待遇,能让更多产业工人看到努力的方向。”许振超说。(文/刘亮,编辑/张恪忞)

编辑:白胜利

高清图片

企业家

品牌产品

劳动保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