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风采录】师徒三代话发展-中工企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企业

产业工人

【一线职工风采录】师徒三代话发展

2019-03-12 07:56:4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弯下腰,张国平娴熟地将道尺往钢轨上一架,卡好两端,前后移动尺身稍做调整,直视刻度表读出两股钢轨间距。再看一眼“气泡”,判断左右两股钢轨水平是否有偏差。“负一,零!”话音刚落,搭档就已记录完毕。

  1983年,20岁的张国平顶替父亲,成为上海工务段的一名线路工人。“刚上班时,我们用的还是木质道尺,这是我父亲那一辈的吃饭家伙。”刚上班时的场景,张国平历历在目。

  为让火车平稳安全开行,张国平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会利用火车停开的时间上道检查。当时的检测设备很简陋,一把道尺,全部靠人眼看。一天近4公里的线路检查,需要90度弯腰上千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线路增加,列车提速,检、养、修的标准更高了。人工检查耗费大量时间、人力,效率和精确度都跟不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电子道尺和人力推行的轨道检查小车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你看,把两头往钢轨上轻轻一靠,这里马上跳出数据。”张国平的关门弟子,80后小伙子刘训飞以正常步行速度推行检测小车进行测量。“有了小车,查线路可以‘半自动’,省了不少力气,再也不用像我师傅那样辛苦了。”刘训飞笑着说。

  轨检小车集合了许多新科技,它通过传感器测量线路的轨距、水平等全套几何数据。除了检测铁路轨道内部的几何状态,它还能轻松获取线路中线偏差等外部状态。

  “就跟大夫看病一样,怎么开方子,用药什么剂量,在电脑上都能一目了然。”刘训飞说。

  “现在一晚上得到的数据,是我年轻时4天才能干出来的工作量。”说起新型轨检小车,张国平的眉间喜色不断。

  时间进入到2010年后,高铁快速发展,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铁路装备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高铁医生”的高速综合检测车率先在长三角铁路投入营运。

  师从刘训飞的90后研究生郎海鹏负责对综合检测车数据进行分析。

  “综合检测车是个‘全科医生’。”郎海鹏介绍说,每一次“出诊”都会通过摄像采集、激光扫描、RFID精确定位、智能化分析判断等先进技术对高铁线路状态进行全方位检查。更先进的是,除了轨距、水平这些常规必查项以外,还能对钢轨的磨耗等进行“体检”。“体检”数据经过定期回放、复核,最终形成一张周期性比对图表,为探寻钢轨养修规律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高速综合检测车的检查速度,比起师傅们的道尺要快近百倍。”郎海鹏自豪地说。

  从道尺到检测车,张国平师徒三代见证着铁路的快速发展。“30多年过去了,标准在提高,科技在发展,装备也越来越先进,咱们师徒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代更比一代强。”张国平感叹道。(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陶利平)

编辑:白胜利

高清图片

企业家

品牌产品

劳动保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