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的等待与一毫米的耐心-中工企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企业

产业工人

一秒钟的等待与一毫米的耐心

记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首届央企楷模、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精测公司高级技师白芝勇

2018-10-12 08:38:08  来源:综合新华和中工网—《工人日报》

  第二章

  哪怕是1毫米……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隧道,从长江江底开挖的上下两层单向三车道过江隧道。

  从隧道入口算起,这条3.6公里江底隧道每个上坡、下坡,每个控制点,测量中的每个细节,白芝勇都记得清楚:这里,他们一左一右布设了两个控制点;那里,是竖井对隧道中间的一个控制点进行检核的地方……还有这里,开挖隧道时,洞子里没有通讯信号,有多少个沉沉黑夜,为了尽可能保证测量数据的清晰准确,他和伙伴们就困坐在这儿,在油烟灰尘中等着空气中的烟雾散去,在能见度更好的时候进行测量……

  2018年3月,作为中共十九大代表,白芝勇到南京中铁大桥局宣讲十九大精神,坐车从这条隧道经过,只用了短短的三四分钟,而当年却让他整整揪心了900天——

  ……

  南京市的这条江底隧道,由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机进行开挖,断面180平方米的巨型盾构机就像一个摩天轮在江底旋转着缓慢前行。

  2012年6月五公司中标工程精测项目,这么长的江底大断面盾构隧道,精测队从来没人干过。

  公司指定白芝勇负责。

  在将要施工的900天里,白芝勇测量小分队将通过测量出的一个个坐标,为这台几十吨重的钢铁巨无霸规划出前进的方向,指挥它在未知的江底穿过黑暗的泥砂岩石,朝着既定的目标掘进……

  在这个庞然大物的头上,是滚滚奔流的长江,和日夜川流不息的江船。

  … …

  隧道另一端,出口处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预先建设好接收盾构机的钢环及外体,预留给盾构机的误差范围限定只有50毫米,也就是说盾构机与钢环擦身而过的距离只有一个成年人4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这好比狮子跳火笼,笼子已经搭好,狮子也准备登场了。

  这是白芝勇做精测专业以来负责的最惊险的项目,而且他是第一次全权负责。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如果方向错了,就不知道开到哪儿去了。”

  “别的不说,这个项目精测公司也就挣几百万元,却指挥着价值几十亿元的盾构机在江底穿行。你说万一出事了,这几百万元连盾构机的小配件都买不起,赔个倾家荡产。”

  ……

  从接到任务起,白芝勇就是五味杂陈,一方面精神紧张担心测量出现误差,一方面空前的挑战也让他异常兴奋全神贯注。

  “真值实际上是永远求不出来的,就像手表的时间,走时永远没有一个原子时,但是我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更接近它。”

  每一个步骤做到极致,结果才能完美。

   二

  如何做到极致?

  白芝勇首先想到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漏洞——

  江底施工,潮水涨落会引起江底岩石沉降、偏压,这些因素会给测量基准点带来一到两毫米误差。

  “缺少现场经验的人,会认为江底岩石是永远不会动的,因而忽略了这一两毫米的误差。而我们哪怕1毫米的误差也要降低。为此,我们制定了及时引测进洞的测量方案——就是外面卫星GPS点一测完,马上连夜把GPS控制点引测进隧道,进行实地测量,以小范围的时间差提高控制精度。”

  一般工程测量只测一条线,最多测两条,白芝勇选择布设成导线网来增加观测次数,多方来求控制点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为此,他们增加了3倍工作量。

  “误差是肯定存在的,但我们要追求极致,接近它的真值。这就好像手表,虽然你永远找不出它的原子时,但可以对几只本来走时都比较准的手表取平均值,把误差大的剔除掉,越接近真值的数字越密集,测多个坐标,求出多坐标的值进行平均,尽可能接近真值。”

  在使用GPS和全站仪观测的同时,白芝勇采用了第二种方法——采用陀螺定向的方法把全站仪测出的方位和陀螺仪测出的方位进行核对,以求双保险。

  隧道挖掘到一半时,他又利用竖井通过一井定向技术又一次进行测量检核,在双保险上再加一层保险!

  “能考虑的细节、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都用上了。”

  ……

  隧道里烟尘大,为了在空气质量更好的条件下测量,保证数据更清晰,白芝勇测量小分队4个人,经常要在隧道的烟尘中等待三四个小时。隧道里没有信号,跟外界无法联系,连夜引线几个人都累了,困了就趴在仪器箱子上打瞌睡。洞子里蚊子又多,事先预备的驱蚊液也管不了太多用,经常被蚊子咬得满脸满手都是包……

  每次测量,深夜下到江底,在隧道里来回步行测量六七个小时,上到地面,基本就早晨六七点钟了。

  “每次上来,印象最深的就是觉得外面的空气真好!赶紧多吸几口把肺里的脏东西呼出去。即使雾霾天气,外面的空气也比隧道里的油烟强多了。口罩都成黑的了。测量时为了对讲机里讲话方便,我们在隧道里常常会摘掉口罩,每次测量完回来,鼻子吸油烟黑得不行,用纸掏鼻子黑黑的一片油烟。”

  ……

  比起这些身体的苦累,最让白芝勇受不了的是漫长的心理折磨——心里随时随地泛起对测量数据近乎病态的怀疑。

  “隧道一天不贯通,我心里就一天不踏实不安稳。只要一想起这个事,总是想再用个其他方法、其他手段来检验一下。夜里睡到半夜也会惊醒,冲动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看看数据,再算一下,心里想要不要再开个会,再会诊一下……盾构机能不能出来,就取决于我们提供的测量数据,真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整整900天,揪心的900天啊!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10页

编辑:杨晶

高清图片

企业家

品牌产品

劳动保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