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钢到中国宝武:“钢铁巨人”横空出世-中工企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企业

央企聚焦

从宝钢到中国宝武:“钢铁巨人”横空出世

2018-10-19 07:40:22  来源:经济日报

  图为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基地外景。 (资料图片)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动工典礼在高炉工地举行。( 资料图片)

  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仪式隆重举行。 (资料图片)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位“钢铁巨人”崛起于世界东方。

  从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名称变化的背后是企业规模、效益、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从追随者到引领者,行业地位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其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对行业走势及未来市场的深刻洞悉。

  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

  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第二天,宝钢在黄浦江畔打下了第一根桩。

  时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石启荣回忆说,在宝钢建设初期,很多国家的专家都质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建成一家现代化钢铁企业。国内也有不少人抱有疑虑。比如,是坚持自力更生还是引进最新技术和设备?又比如,把钢厂建在长江边会不会地基不稳,甚至“滑到长江里去”?还比如,引进的技术能不能成功消化吸收?外国专家一旦回国,机器会不会开不起来……

  资料显示,宝钢是当时我国22个成套引进项目中最大的全套设备引进企业,也是我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举国家之力投资300亿元建设的特大工程项目。其建设过程并不算顺利,先后经历了抢建、停建、缓建、续建等曲折与反复。

  在巨大争议之中,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特别是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坚定不移地支持宝钢引进建设,在关键阶段果断决策,使得宝钢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推进。

  更可贵的是,宝钢不仅买回了先进的“硬件”,包括整套现代化先进设备以及世界领先的钢铁工艺技术等,还破天荒地带回了“软件”——一整套现代化企业管理资料。

  1985年9月份,宝钢一期工程一次投产成功。按国家统计口径计算,宝钢投产10年后,原始资本增值了1.2倍。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再度大涨,“已上交一个宝钢,还掉一个宝钢,又新建了一个宝钢”。

  只为生产一卷好钢

  统计显示,1978年,中国钢产量仅为3178万吨,人均产钢0.03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同期,美国人均产钢0.5吨,日本人均产钢高达1吨。

  “在宝钢建设初期,我们对冶金设备、工艺尚知之不多或者一无所知,还没有形成掌握现代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生产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引进。”时任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道出了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必要性,同时也表明了宝钢的雄心——不仅要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还要肩负起协同促进中国冶金设计、装备制造,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提升的重要使命。

  引进技术难,要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更难。

  宝钢人都记得易拉罐的故事。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用来装啤酒、饮料的易拉罐还是铝制品,欧洲、日本等国却早已用上了钢制易拉罐。制作这种钢制易拉罐的板材是镀锡板,厚度为0.2毫米,被称为冶金产品中的“特级精品”,其成本在当时就高达每吨7000元,中国每年要为此花费大量的外汇。

  1998年,宝钢提出“国产镀锡板制作的罐装啤酒要让大家喝上”。当时,国外专家并不看好中国人的技术能力,扬言没三四年时间不会成功。可宝钢不信邪,他们不声不响地开始了技术攻关,当年5月底就轧出了第一卷合格的镀锡板。从这一刻起,中国人终于用上了自己的钢制易拉罐。

  宝钢人更记得取向硅钢的故事。取向硅钢向来有“钢铁皇冠上的明珠”美誉,能否生产取向硅钢被视为一个国家钢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2000年,取向硅钢项目正式立项,宝钢采取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的路径,提出高起点的研发路线图——从高温工艺起步,向低温工艺发展,目标瞄准最高档次的高磁感取向硅钢。2008年5月15日,宝钢成功生产出第一卷合格取向硅钢。

  如今,在宝钢建设40周年之际,宝钢研发生产的取向硅钢领域又一高精尖产品——取向电工钢全球首发产品面世,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低噪音电力变压器的发展。

  统计显示,从1985年宝钢一期工程投产到2017年中国宝武联合重组第一个完整年,企业累计实现钢产量7.3亿吨、商品钢材6.7亿吨、营业收入4.2万亿元、利润总额2881亿元、利税总额4913亿元。目前,中国宝武汽车板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汽车板制造企业;取向电工钢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产量规模世界第一,约占全球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能满足我国输配电行业的全部需求。

  续写一段钢铁历史

  199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宝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推出“集中一贯管理”方法,这也为中国建立现代化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宝钢整合新疆八一钢铁、宁波钢铁,在跨地域整合钢铁资源方面再一次先人一步。

  2016年12月1日,由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在上海揭牌。联合重组让中国宝武以近7000万吨的粗钢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巨人”。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中国钢铁业在劳动效率、研发效率、财务效率等运营方面与世界先进企业尚有差距。目前,中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已经到来,中国钢铁业要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陈德荣表示,到2021年,中国宝武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资本投资公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完善国际化布局,在相关产业领域拥有若干个营收过千亿元、利润过百亿元的支柱型产业和一批百亿元级营收、十亿元级利润的优秀企业。

  “钢铁强国的标志是一定要有强企,这也是中国宝武给自己的定位。”陈德荣说,未来中国宝武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勇担钢铁强国使命,引领示范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

编辑:张秋晨

高清图片

企业家

品牌产品

劳动保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